久古:终于找到了H点--也谈“限薪”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3:19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 |||||||||
翻翻旧闻,两个很“递进”的话题吸人眼球,一个是:用什么来挽救你,中超?另一个在这基础上上了台阶:中超,你用什么来挽救中国足球?这里面的关联关系很明确,“挽救”中超是第一要着,然后用中超来“挽救”中国足球。现在看来,办法找到了,用“限薪”来挽救中超。根据上述推理,中超“有救”之后,中国足球当然“有救”了。 奥运会之后,中国足协面临着一个无比巨大的重压:红红火火的中国奥运军团昂首
且不说“限薪”与足球水平之发展是否有其几在的必然联系,也不说中国足球是否“一限就灵”。现在把“限薪”的“原罪”都归咎于球员,足协和俱乐部老总们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状,仿佛中国足球水平低,而踢球者薪水又高得离谱,这全是球员的错。这本身就折射出了中国足球的一个问题——管理水平低。因为水平低,连自己的缺点都看不到,甚至连自己是否有缺点都不知道。这些“决策者”们似乎都比较健忘,他们忘了是谁把一场比赛的赢球奖“吊”到80万、200万之巨的,而足协规定单场比赛的奖金不能超过40万。 由于收入太高,所以踢球水平低;踢球水平低,中国足球水平当然就高不了。用这种思维来指导中国足球的实践,玩笑开的大了点,对老百姓的智商也看的忒低了点。 回想起不久前中甲老总“峰会”那个“明年中甲拒外援”,你不能不为中国足协的决策者感动,他们真的全都是站在俱乐部的立场上为俱乐部着想啊。再溯一溯中国足球之源,还会翻出N次“限薪”的历史,以及N多的制度、条例、决议或者诸如“杀无赦、斩立决”之类的“口号”。但有趣的是,它们的共同点,都可以用这么两句话来归纳——“出发点是好的”;“效果是空的”。最简单一个事实是,无视足球必须花大力气进行青少年的培养这一特点,而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精力放到了更容易“见效”、更能“吹糠见米”的成年球队上。说白了,中国足球全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产下的畸形胎儿,是劣种。 此现状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任何的制度、办法都只能是新的“换汤不换药”的“样版戏”。这种情况下,“限薪”就只能成为“现鲜”——时髦、花架子,一阵风,“紧急情况”正是适用,“风平浪静”之后一切又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不敢相信足协,或者俱乐部能真正做到“限薪”,因为“狼来了”喊的太多了;因为旧有思维、旧有模式、旧有秩序没有进行更迭之前,“新瓶”里装的仍是“旧酒”。也许,“限薪”的背后,一伙人茅台五粮液之后密度出来的、为“挽救”低迷的球市、低迷的人气、低迷的局面,而操弄出来的、曾经屡试不爽的“应急措施”。说不定,某些人躲在“限薪”的大门后诡异地窃笑:看,俺又找到了H点。(2004-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