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限薪 喊了7年的“空话”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4:15 南京日报 | |||||||||
【南京日报报道】从1998年到现在,喊了多年的“限薪”口号始终没有真正的实现。从球员到俱乐部,甚至很多足协的内部人士,都没有真正把它当回事。 在失败中开始 1998年11月,在中国足协的支持下,各甲级俱乐部董事长、总经理召开了座谈会。
但由于当时中国俱乐部承受着巨大的升降级压力,每个队都希望利用高额的签字费、年薪吸引高水平运动员的加盟,因此这个规定对于大多数俱乐部来说就如同一纸空文。 在宿命中延续 今年初,足协本想借中超的东风促使俱乐部认真执行“限薪令”,可是足协又打错了算盘。今年是中超的第一个赛季,各个俱乐部都希望能在中超元年取得一个较好的名次,为自己的中超之旅开一个好头,所以大部分俱乐部都不会在钱的问题上跟队员过不去。因为俱乐部的老板们都清楚即使平均每个球员减少10万年薪,节约的成本也不到几百万,而万一使队员情绪受到影响,影响这个赛季的成绩,那俱乐部损失的可就不只是几百万的问题了,几千万的投入都会打水漂。所以尽管大多数俱乐部的经营都不算理想,但对于“限薪”也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艰苦中前进 在这次的中超常委会上,我们又听到了已经让我们感到麻木的词语:限薪。然而与往年足协下令的方式不同,这次的“限薪”是由俱乐部率先提出来的,这说明俱乐部自身已经认识到限薪的必要性。这项由国安、申花、健力宝、泰达、鲁能共5家俱乐部联合提出的名为“9·10中超健康工程”的计划据说已经在老总中达成了共识,并极有可能成为现实。在这个“限薪令”中,球员的年薪将控制在100万以内,并且未经俱乐部同意任何人不予转会。这不仅降低了球员的工资,还遏制了球员利用转会来威胁俱乐部提高工资的行为。 但这个所谓的“9·10中超健康工程”到底能达到怎样的效果,没有人能知道,毕竟球员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奖金,而有关奖金的发放问题并没有出现在这个“9·10中超健康工程”中。实习生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