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足球在深圳提前入冬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09:50 体坛周报 |
有人说,在深圳创业成功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在内地混得特别好的;二是在内地混不下去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精英组合的移民城市。 不能说这个城市没有凝聚力,1996年深圳队降级,深圳体育场座无虚席,35000人同唱“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8年过后依然历历在耳。即使在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1998、2000年,深圳队的上座率依然有15000人以上。 然而,当“罢练有理、欠薪无耻”的横幅在深圳体育场飘扬的时候,深圳足球却创造了历史上最低的上座纪录。5000多的观众连当初杨晨亮相的一场练习赛都不如。没有办法,这就是深圳——没有中间地带,只有最好的和最差的。当你失去吸引力,就会被无情抛弃。 前有科健、后有健力宝,谁敢相信,在中国经济改革最活跃地之一的深圳,两支球队同样遭遇半年没工资发的窘迫,穷得坐公共汽车、穷得没钱买奶粉。一是市场不认帐,主消费群已经远离足球;二是政府不给政策,没有企业愿意投入。所以,职业足球的根基已经动摇,只剩下残酷的现实。 深圳从来就没有“市长足球”,一切得按市场规律办。于是,畸形的中国足球在这里没有适合生长的土壤。健力宝申请一块40万平方米的用地,你得想想,这在深圳值多少钱?再拿去银行做个抵押又能贷多少钱? 一年几千万的净投入,图的是什么?谁都不是傻子,所以投资中国足球的企业90%有投机性——要地要政策。在深圳,比健力宝、比科健强的企业少说也有几十家,还有像盐田港这样净利润几十亿的超级大国企。但是不能通过足球要政策,只能靠市场,这种纯亏本买卖谁还去搞?发展中的企业搞不起,发展成熟的不敢搞。 先天不足的职业足球在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的深圳提前入冬了。这不是一种滞后,而恰恰是预兆。当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缺乏诚信、脱离市场规律的职业足球将走入真正的死胡同。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