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刘爱玲等女足明星终于有机会去美国踢球了,姚明也有可能加盟NBA,而张恩华也将去英格兰一试身手,我们的体育有了一半的开放姿态。拿一句老话说,这叫“走出去”,而另一半所谓“请进来”还有相当的局限,我们请韩国人执教女子曲棍球,也请过古巴人指点我们的拳击,但还很少有外国选手在中国训练,比如波波夫在澳大利亚练游泳、阿姆斯特朗在法国练自行车、短跑选手都在美国,那练乒乓球、跳水的好地方不该是中国吗?
即使中国的生活条件还不算尽善尽美,不能模仿NBA搞个PPA(乒乓联赛)把老瓦、塞弗都请进各俱乐部,但在奥运会前,完全可以搞个“开放训练”嘛,邀请各国跳水、乒乓、体操等选手来集训,收点儿钱——这做法是否行得通先不论,关键在于观念,我们的体育老强调“战胜对手”,不讲究“玩”,对手水平不高,咱们玩起来也没劲。
卡斯特罗有句老话:“有一天,当美国佬同意与我们国家和平相处时,我们也将在棒球上打败他们,那时,革命体育对资本主义体育的优越性人人都会看得清清楚楚。”古巴棒球水平高,在悉尼奥运会预赛中胜了美国,可在决赛上,美国队的那些从职业联赛中退役的选手经验老到,完全打败了古巴队。抛开这场比赛,美国棒球大联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棒球联赛,开放的体育无疑比封闭的体育更具优越性。
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体育也免不了被全球化。这时候,我们不该满足于输出一些球员去给人家打工,塑造一种体育的崭新的开放姿态也很必要。
北京申奥,沙滩排球赛场选在天安门广场,这事能否谈成另论,单是这消息就够魄力,它不仅反映出申奥的决心,也促使我们思索,在“新北京、新奥运”之外,是不是也该有个“新体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