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把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历程比作一部电视剧的话,现在从小组出线的国足就算演完了第一部。已经播出部分的好坏怎样,今后的剧情发展究竟如何,且让我们来听一听这部剧的导演、演员以及观众们的实话实说。
尽管在世界杯外围赛的小组阶段里,中国队面对弱旅频频出现混乱的节奏,但是6战全胜的战绩还是使得不美妙的序曲有了一个还算可以的休止符。可以说,中国队全体将士在舆 论和命令的双重“爱护”下,已经在比赛中变得越来越像“成年男子”。但要想在十强赛的血雨腥风中屹立不倒,我们就必须注意到中国队在战斗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明伤和隐患,这是任何人都断然不可忽视的。
无奈的贫乏
中国队在6场比赛中,始终没有体现出得力的定型打法。中国队能够战胜实力可怜的对手,主要还是依靠两翼齐飞和乱中取胜。两翼齐飞的产生与中国球员传球大多对人不对位置有关,他们宁肯稳重地传球给人,也不冒进传球到位置。在被对手紧逼不能转身的情况下,他们不敢传位置,不会跑空当,只能背向拿球后回传和走边。因为边路防守队员较少,传球力度的要求也不严格,突破的时候相对容易。但两翼齐飞的威胁始终没有中路地面渗透的威胁大,无法直接造成正面射门的机会。
所谓的乱中取胜,是中国队技战术组合贫乏的无奈之举。因为中国球员在比赛中经常突然发现训练的感觉、联赛的感觉没有了,根本无法在对手的防线中找到从容射门的机会。只好胡乱地将球斜吊到对手禁区里,希望有人能够有运气得手。这种情况是我们缺乏一个有创造力的前腰来穿针引线,为还算可以的前锋制造机会。但能够背向接球摆脱对手连续过人后传出威胁球的队员,中国队一个也没有。
另外,中国队的定位球以及射门水准实在糟糕。在整个小组赛中获得的角球和前场任意球相加,多达上百次,但进球仅3个。尤其是角球,仅在西安赛场打入1球。而6场比赛多达220次的射门也仅射进25个球,成功率约为11%。这已成为米家军胜少负多的要害。
明天的设想
十强赛是中国队真正的大考。米卢所有的家底都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展现。就目前中国队的实际情况来看,队员个人的技术水平已经无法在短期内有质的飞跃了。中国队能够做的就是在战术上下工夫。通过小组赛我们发现,中国队的阵型还是352为好。这种配置能够以勤补拙,弥补中国队中场实力偏弱的弊病。同时可以更适合中国队现有的两翼齐飞的边路突破战术。中国队现行的区域防守也要有所变化,在小组赛中,中国队禁区内的险情和失球与区域防守有很大的关系,队员不能够自始至终地防守一个目标,而是随着对手进入自己区域的变化而变化盯防目标,很容易失位。如果改为全场盯人防守,对于队员来说比较适应,特别是在十强赛中,对手的跑位必将多变,在频繁的扯动中,区域防守难度是极大的,盯人防守就会大大地减小危害。
至于队员,国内已经没有更多的优秀球员可供挑选了。但我们一直在呼吁的姜峰等老队员和肇俊哲等年轻队员还是应该获得为国出征的机会的。本报记者 李海
本新闻为辽沈晚报独家提供给新浪网,其他网站如需转载、改编,需与新浪网直接联系。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