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为维护裁判的权威,足协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不仅几次三番地重申裁判的不可侵犯性,同时还对那些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刺儿头”处以重刑。但是,足协的一次次“重典”除了令人忌惮外,还远远没有消除球员、教练乃至俱乐部与裁判的严重对立情绪。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裁判的权威不是简单粗暴的处罚能够换来的,要想服众,各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足协应举双刃剑 应该说,足协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处罚措施还是深得民心的。在中国足球愈演愈乱的当口儿,祭出重典是必需的。然而,重典如同一把双刃剑,在震慑球员、教练的同时,也应该敲打敲打那些黑衣法官。 在分析裁判权威受损的原因时,人们感触最深的就是裁判的社会形象与法官的要求不符。中国足协裁委会秘书长张健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几年来,裁判确实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已经过世的前中国足协副主席许放先生也曾尖锐地指出,裁判当中一些人的问题已经够坐牢的了。 问题是,圈内人士甚至足协领导明知裁判中的问题,却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惩处,球员、教练、媒体、球迷又凭什么认同裁判的权威?因此,足协欲重树裁判的权威,就应该将现在的或以前的“问题裁判”(业务范畴的问题除外)揪出来,就像处罚球员、教练一样。这样,既可以对某些行为不端的裁判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杜绝问题的再次出现,也可以此明示足协净化足球环境的决心。如此,人们才能改变对裁判的认识,继而尊重裁判的权威。 裁判应自省其身 无论何时与裁判交流,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示自己问心无愧。也许,现在的裁判是在替自己的前辈背黑锅,但问题也的确不能一概而论。 仅从业务范畴讨论,一些裁判就未能作到十全十美。比如去年的金哨奖得主张宝华,他在执法北京国安主场对上海申花比赛的过程中,多次出现漏判和错判。足协裁委会的官员用“状态和身体原因”解释了张宝华失常的表现。我们不排除张宝华失常有状态的因素,但他对吴承瑛、祁宏等球员在死球状态下,仍将球踢开的行为听之任之,恐怕就不是用状态能够解释的了。 应该说,裁判的权威就是在他们不经意间的“失常”表现中丧失的。因此,裁判不要再把精力放到对媒体、球迷的批评上,而是应主动地自省其身,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思想素质为己任。 媒体球迷应宽容 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在概括裁判工作时说:“对裁判要严格要求,但不能苛求。裁判不可能不犯错,但要尽量少犯错。”应当说,阎世铎的观点是客观的。媒体和球迷也应该认识到裁判工作的复杂性,对裁判判罚中属于业务范畴的失误宽容一些。 中国足球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能脱离这个系统存在,中国足球裁判就是这样。对于中国甲A的水平,相信中国球迷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欧洲杯之后,中国足球水平低下的现状更是无处藏身。然而媒体、球迷都没有揪住这一点不放,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外界对中国足球现状的认可,尽管有人将这种态度形容为冷漠。 对于裁判呢?我们看到,欧洲裁判对越位的判罚已经和机器无异,那是因为欧洲足球的高水平造就了他们的火眼金睛。而中国足球的土壤里还不能孕育出放之四海皆发光的“金哨”,因此在承认中国足球水平低下的同时,必须容忍中国足球裁判水平的不足。 当然,容忍是有限度的。中国的媒体和球迷能够容忍的当是业务上的失误,但对于肆无忌惮的“问题哨”,相信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发出呐喊。王鹏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