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失去了小组出线权,可以说结束了这一代女足姑娘的绿茵生涯,但她们仍不失光荣。她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超越着自己,刘爱玲、水庆霞自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就退役成家了,为了女足的事业,她们又先后披上战袍,这一切绝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圆她们心中的奥林匹克梦。出师未捷中道而返,现实是残酷的,冠军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却日益增加。但她们力克尼日利亚,战平美国,在战场上展现了超人的胆略和决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仍是中国的光荣,仍是铿锵玫瑰,也是滴血的玫瑰。
与女足姑娘们的忘我投入相比,有些人的梦想却有些不切实际。尽管人人都有权利做梦,本届奥运会的主题也是敢于梦想,敢于放飞,敢于摘星。但从梦想到摘星却必须有一系列的物质保证,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工作。正如国际泳联执委郭庆龙在评价为何悉尼奥运会游泳世界纪录大面积刷新时所说的:“减少阻力,增强水下动作,体能与技术的结合等等使世界游泳运动进入了一个完美的新阶段,中国的游泳,无论从技术和训练上都滞后。”
不知中国代表团是否也把女足这块金牌算在账上。就像游泳研制出仿鲨鱼皮的泳衣一样,器械、训练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才保证了人们的梦想不断成就着光荣。而我们梦想女足夺冠的依据都放在假如上。假如是不能作为依据的,事实才能说明问题。事实是热身赛结果,中国队排名老三,事实是中国姑娘比亚特兰大时又长了4岁,事实是她们不仅有梦想,而更多面临的是她们退役后怎么办?家庭生活如何安排,是不是该要孩子了……等等。
并非事后当诸葛亮泼冷水。还是那句话:中国女足是光荣的,梦想也是需要的,但梦想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