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队主帅的评语是由韩国人写就的。尽管在今年的中韩对抗赛上,米卢以“太极推手”淡化了那场失败,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天球迷就要“神奇”拿话来说。
其实,让老外来了结中韩两队间的宿怨并不公平,但这段宿怨实在太深,在某些时候仿佛成为中国足球的终极目标。所以不管情愿不情愿、公平不公平,你老外要来坐中国队的帅位,你就得双眼一闭去冲撞“韩”冰。初来乍到的霍顿最投国人味口:“10多年不能战胜一支近邻球队,这太不正常了!”不过,此后当霍顿在他最喜欢的中国城市上海被“韩”流淹没时,他也许后悔小看了这种宿怨。
“神奇”是一种极至。渴望“神奇”,其实弥漫出一种绝望气氛。就像一个来日不多的病人,最迷信的已不是医生,而是“祖传秘方”。所以,不客气地说,当初对“神奇教练”求贤若渴,本来就有些目的不纯。在这情况下,说“亚洲杯没有指标”、“世界杯才是目标”,实在让人生疑。当年也说霍顿的目标是世界杯,但他的国奥队栽在韩国人脚下后,他的世界杯也就消失了。在我们现有的足球价值体系中,输给了韩国,你什么都不是。就像基冈,输德国一次,就等于失去全部。
中国队主帅每遇韩国,都面临“改变宿命”的诱惑以及“走下神坛”的危险。米卢有一个优势:时间不允许中国足协再对主帅挑三拣四,哪怕他的亚洲杯让人难以“享受”。但一旦“走下神坛”,米卢与中国足球的“蜜月”也就结束了,当然,日子还能凑合着过。我们肯定希望他再现“神光”,因为我们总想赢韩国一次。这场比赛对中国队征战世界杯之旅也许并无实质意义,但对米卢来讲,这是选择“致命”或者“诱惑”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