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就可以小组第一顺利出线的大好前景下,最大程度兵不血刃地谋求与对手打平,是每一个决策者的首选目标,这恐怕是绿茵场上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关键是怎么与对手周旋,是游刃有余还是险处横生、是应对自如还是束手无措,体现出一支球队的技战术素养,自然也就诠注出其是否具有比较乐观的发展前景。90年世界杯时,实力有所下降的阿根廷队选择了防守反击战术,但他们以良好的球员个人能力和同密的集体防守,将其对手们一个个阻于最终的决赛之外,96年的意大利队也是如此,直到决赛时,场面的被动也让人为其捏把汗。即使如此,从中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两队真正具有的实力和能力,毫无疑问,他们还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球队之一。
昨天,我们又着实捏了把汗,不为别人是为中国队。同科威特人的上半场比赛中,我们的子弟兵被科威特人压着打,门前频频告急不说,就说那种芨芨可危的局面,恐怕没有人不说中国队此举无疑是自毁长城,刚开始时,相信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米卢的主意,因为随着比赛的深入,他太注重亚洲杯的成绩了。但当下半场的开场哨响过之后才发现,其实米卢是尽力了,之所以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与米卢无关。
保证一个平局,是此场比赛中国队将帅的一致目标。因为中国队没有必胜科威特的实力,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冒险?按道理说这样的战略指导思想没有任何错误,至于米卢的布阵显然也不应指责,在出线大局基本已定的前提下,大量使用年轻球员,是其它历任国家队主帅所不敢用而的确又被证明是着眼于明年世界杯预选赛的正确思路,而且从实战上看,象徐云龙、李纬峰这样的队员表现也算可以。但为什么中国队在这种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下却打的毫无水准呢?实际上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即可知,一个教师告诉学生1+2=3,学生说知道了,可当教师问学生2+1=?时,一个个学生却呆若木鸡,不知该如何回答。这其实就是中国队的真实写照,应变能力差,技战术素养低直接造就了中国队在技战术运用上非此即彼的简单思路。可以肯定,米卢赛前的布置是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争取取胜,可队员则简单地理解成,不要进攻、不要跑动,多在后场玩火,如果说处于边后卫的陈刚和吴承瑛是米卢的主意不让助攻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象申思和李明这样的前卫也没有进取心则太令人不解了,本役,由于马明宇位置后移,祈宏又侧重于防守,中国队在中场几乎没有了任何组织能力,本来在对手回收到自己禁区前沿,中场防守薄弱的情况下可以得用我们的中场球员打一打中路进攻、中路套边的攻击组合,但因申思的软、李明的勇而无谋而变成了幻想,以至整个上半场的中国队好象不思进取,用黄健翔的话说就是坚决不进攻。从这个场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球员在场上跑位意识、应变能力、进取精神都有极大的差距,除了德国回来的杨晨发挥依就稳定外,来自国内的球员个个如同梦游,就连意甲归来的马儿也找不着身影,可以说中国队的上半场是一踏糊涂。
下半场的改观显然是米卢在无奈下换人收到的奇效,以少壮派的邵佳一、和技术派的李小鹏换下“软”申思和“猛”李明,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因此可以证明在临场指挥上,米卢确有其过人的洞察力和应变力,随着这两个球员的上场,中国队开始有了攻势,前场能拿住球也能打出一些进攻套路了,场面得到了很大改观,也令中国队最后的平局成为可以接受的结果。通过这场比赛,中国球员暴露出的问题与能力低下不无关系,显然这不是一个教练一代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中国足协一定要下决心把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当成一件当前最大的事来抓了,至于世界杯出不出线,那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即可有也可无,没必要太过于热衷,不过庆幸地是中国队在米卢的执教下,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所改观,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米卢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