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之后,国奥队似乎和头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两场比赛的9个入球中,有7个是头球攻入的,国奥队如
此“头重脚轻”,原因何在呢?
首先,这和对手有关系,越南队和缅甸队都是东南亚
球队,后卫平均身高一般,对抗能力也不强,在与国奥队
员的身体接触中明显处于下风,在这种情况下,国奥队员
禁区争抢第一落点比较容易,在较少干扰的情况下,头球
破门的成功率自然大大提高;其次,这与霍顿改变打法也
有很大关系,在第一阶段中,霍顿多采用直传身后、由前
锋反插的“掏两肋”战术,但三场比赛过后,霍顿发现这
种战术对付密集防守并不好使,因为对方在后防线重兵布
防,很难找出其身后的空当。
回到上海后,霍顿增加了边路传中、中路三点包抄的
练习,在实战中,国奥队将45度长传冲吊与两个边路传中
结合起来,用头球冲击对方大门,这样一来,头球破门的
机会必然要多。另外,国奥队的定位球战术讲究头球摆渡
或直接攻门,队员们在这方面受过霍顿长期精心、严格的
调教,头球功夫绝不含糊。
不过,国奥队如此“头重脚轻”,在某种意义上也反
映出其破门手段的单一,这种过于依赖头球的现象颇令人
担忧,虽说越、缅两队密集防守,但两队队员的防守能力
并不太强,如果在这样的对手面前,国奥队的地面进攻仍
未能奏效,那么到九强赛时,又如何面对强敌呢?
以亚洲诸强的实力看,我们的队员在对抗能力上未必
能占得上风,万一“高空轰炸”不能指望,地面进攻能否
打开胜利之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