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坛高手论剑七日,乒球运动轨迹凸现,乒坛格局现状清晰。
如龙争虎斗,看东风劲吹西风弱;似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看今
朝。
夺取冠军是人所共求的,但中国队最值得欢呼的,并不是包
揽5项冠军,而是锻炼了队伍,发现了新人,检验了技术打法。
从本届世乒赛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乒乓球目前业已形成兵
多将广、打法多样、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的优势,中国乒球在世
界乒坛上的地位也变得更为重要。如无意外情况发生,中国乒球
的优势将推进至下个世纪的前四五年。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格局早就定论,那就是乒球的发展史
就是亚洲与欧洲的对抗史,同时也是速度与旋转的较量史。本届
世乒赛所反映出的格局依旧没有离开这个基调。
自1989年以后,欧洲流派在对抗中占得先手,弧圈球技术大
放异彩,领导了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潮流,代表着乒乓球技术发展
的最高水平。直至九十年代中叶,亚洲力量才慢慢抬头,一扫先
前的颓势,开始向欧洲主流打法发起冲击。时过四五年,人们突
然发现两种流派在实力上的对比已悄然发生变化,仅以本届世乒
赛的男单和男双为例:男单八强中有亚洲选手4人,与欧洲人平
分秋色;男双八强亚洲占了5席,超出欧洲两席,而且进入四强
后的比例为3∶1。这个数字反映出的是真实的实力对比,虽然亚
洲并未完全压倒欧洲流派,但至少已可以与欧洲平等对话。而在
女子方面,亚洲的优势正在进一步扩大,欧洲已没有了太多的发
言权。
失去“半边天”的欧洲乒球只能靠男部打天下,一旦男线失
守便全线崩溃整体上的较量当然是亚洲稍胜一筹。
欧洲力量的减弱是客观存在,原因是技术打法仍滞留于先前
的阶段,技术环节缺少创新,技术实力没有增强。况且,欧洲的
主力层大多在30岁上下,技术上难以挖潜,状态上不如从前;而
新人层一直没有出现,虽然萨姆索诺夫是欧洲的新希望,但独木
难以擎天,欧洲乒坛大厦将倾的预言,可能不久就会成为现实。
韩国人放出的狂言无法兑现,三枚金牌的大胆设想一如水中
捞月,更像是竹篮打水。韩国人在世界乒坛上扮演着尴尬的角色,
他们既无法撼动中国队的王者之位,又无法与欧洲人全面抗衡,
这注定了韩国人只能当配角。但是韩国人也绝对不可轻视,他们
毕竟造就出像金泽洙那样的单打好手,也培养出像柳智惠/李恩
实、朴海晶/金茂校、吴尚垠/金茂校这样出色的双打组合。我
们不妨这样认为:韩国人既不像想像的那样可怕,但也绝不可不
把韩国人当回事。
从80年代末到现在,世界男子乒坛的格局经历了4次重大转
变。第一次是瑞典人的快速均衡型打法凭借全面的相持转换实力,
否定了传统直拍近台快攻;第2次是欧洲凶狠型打法又以跃过相
持和防御阶段的直接凶狠转换打败瑞典队;第3次是中国快凶型
打法凭借近台快速强转换和强相持转换而重夺冠军;第4次是以
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为代表的稳定均衡型打法又以全面的主
动转换登上顶峰。在4次变革之中,转换能力成为决定胜负的最
重要因素,而体现速度、凶狠的打法则代表着当今世界乒坛技战
术发展的潮流。
从本届世乒赛看,世界高手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技术创新和
打法特点的变化,技术风格相对稳定,技术实力没有增强。倒是
中国的直拍快凶型打法有些新意,在正手强转换和近中台强相持
转换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并在比赛中得以验证。
但无论什么打法,技术融合依然在继续,取诸家之长,兼容
并蓄,将为每一种打法提供新的发展依据,也是每一种打法在技
术实力方面的增长点。
就乒坛格局而言,演变会有一个过程,欧洲的衰落将是必然
的趋势,其依据是球员老化、队伍断层、既无新技术又无新人。
他们没有道理不会落在中国的后面。
但就近期而言,瑞典男队和韩国女队仍将是中国队的主要对
手,明年的世乒赛团体赛将在他们之间发生碰撞,但中国队的优
势地位很难被动摇。到2001年第46届世乒赛时,日本的大阪可能
会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在海外的又一个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