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 | 滚动 | | | 图片 | | | 球迷俱乐部 | | | 体育沙龙 | | | 国内足坛 | | | 评论 | | | 国际足坛 | | | 综合 | | | 足协 | | | 排协 | | | 篮球 | | |
![]()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育参考 > 新闻报道 |
![]() |
在国奥队小组赛尴尬的过关后,人们都对这支“霍家军”的 前景产生了怀疑,但还有一些人认为霍顿留有一手,在九强赛真 正的对话中会有新的欣喜,但离九强赛只有一个月了,国奥队似 乎仍是一成不变,他们的悉尼之路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张效瑞终 于能够在下半场一开场时就上场了,这也许是霍顿用兵最大的变 化,但想想前两届国奥队,霍顿的用兵竟与徐根宝、戚务生别无 两样。想当年徐根宝那支意气风发的国奥队,至今仍被认为是最 强的一支国奥队,长传冲吊的英式打法加上前锋线上一高一快组 合,除了与韩国队一役的“黑色九分钟”,简直无可挑剔,17: 0的狂胜也是国字号球队历史上的最大胜利。可徐根宝却在最后 的决战前召入了彭伟国,用他的技术为球队润色。戚务生又何尝 不是,重视体能的他最后重用的是谭恩德,历届国奥队都有大战 前重用技术球员的历史,霍顿这一次也不例外。 但结果如何呢?彭伟国、谭恩德都未能改变国奥的历史,张 效瑞又能如何呢?一名球员是不能改变一支球队的,由于组队时 的思路就已根深蒂固,他们只能为僵硬的战术润润色而已。设想 如果一开始就围绕他们组织战术,也许就不会有“默迪卡的恶梦” 了,也许就没有什么“恐韩症”了。 霍顿让张效瑞打满半场说明不了什么,张效瑞在他手中只是 一个“奇兵”而已,而不是“王牌”。也许人们希望张效瑞能激 活国奥队的进攻,能改变“逢韩不胜”的历史,但良好的愿望只 是愿望,也许“霍家军”又将步其前辈后尘而折戟沉沙,这绝非 危言耸听。 韩国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速度和体能,再加上强烈的自信 心,除此之外他们在技术上对中国人毫无优势可言。也许正是我 们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也强调速度和体能,硬是要与韩国人 针锋相对,在亚洲,中国队的打法是与韩国队最相似的。针尖对 麦芒,最后受伤的仍是我们,因为在速度和体能上是有极限的, 中韩两队都已达到这个极限,而更为膨胀的自信心让韩国人总能 笑到最后。 霍顿到来伊始就强调战术纪律,强调体能与防守,强调快速 进攻,一群技术出众的球员在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成 了帮机器人,最可怕的是头脑的麻木,严格的战术纪律使他们的 创造性全部被抹杀。韩国人也是一帮机器人,只不过他们是一部 从头到尾原装的机器,而我们却是给硬拼起来的组装机器,这也 是为什么我们多年来“逢韩不胜”的原因。 霍顿想结束“恐韩症”,但却又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有照 葫芦画瓢的祭起英式足球大旗,实际上又走上了徐根宝、戚务生 的不归路,汉城的蚕室体育场又将成为他的“默迪卡”?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育参考 > 新闻报道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