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视频直播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甲A竞猜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新民晚报 > 新闻报道
 


葛爱平:写在中韩国奥队交战前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0月1日 16:51 新民晚报

  10月3日晚上,中国队将与韩国队狭路相逢。有人这样形容中韩之间的这场恶战:“笼子”里的决斗。

  韩国舆论大哗

  韩国队9月27日再败给日本队后,韩国各界纷纷寻找原因。他们谈得最多的是韩国队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认为韩 国队求胜欲望还不够强烈!然而,只要我们看过这场比赛的录像,看到如同一群异常凶狠的恶狼不断地向日本队压逼、猛扑的 韩国队赛后竟然还得到这样的评语时,感到韩国人对精神的重视和强调,确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全南队主教练、前韩国队主教练李会泽说,韩国队的前锋应该是“扑向小鸡的鹰”;前韩国队主力门将李世然认为韩 国队守门员太温顺,他们应该有“令对手前锋恐怖的果断,去压倒对手前锋的气势”;足协官员李相策说:“尽快恢复自信心 ,维持下半时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将是韩国队的最佳选择”;韩国KBS电视台评论员辛文宣说:“与日本队的两场比赛没有收 获,最大的问题是韩国队丧失了自信心”……

  丁茂内外交困

  在与日本队比赛后的第二天,许丁茂开车与其夫人一起为故去七七四十九天的父亲守坟。韩国报纸以惊讶的口气描写 许丁茂有足够的自制力“还能自己开车”。输给了一个热身的对手,许丁茂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在那场热身赛上,许丁茂 出现了少有的紧张情绪。他涨红着脸,在场上不断地叫喊指挥他的队员。据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中国国奥队教练朱广沪说,到了 大赛前的最后几天,韩国队仍在变阵,上半时打三五二,下半时打三四三……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向来自负、自信的韩国队 的信心出现了问题。虽然他们仍然是一个不屈的斗士,但是这位斗士对自己究竟出何种拳路才能击倒对手已经犹豫不决了。

  内忧外患,韩国队首次是在这种环境下出战大赛,出战他们的中国对手。

  恐韩缘由何在

  中国足球界有“恐韩症”,甚至连韩国人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中国队越恐韩心越寒,韩国队则信心越足。几个来中国 踢球的韩国人也如实说过他们过去对中国队比赛的心态:“从来没有想到过会输!”即使这次韩国队两败于日本队,韩国足球 界人士仍坚持认为:“中国队不是日本队,战胜中国队应该不会有问题。”他们试图以自信心来弥补能力的不足,继续压倒中 国队。因为他们知道,中国队恐韩!

  中国队确实恐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对于现时的中国国奥队来说,最想做的便是把“恐”字 的帽子扔还给韩国人,如同前几天日本人所做的那样。

  目前的中国国奥队是历年来整体最强、自信心最足、准备最充分的一支国奥队,也就是说,他们此次与韩国队的较量 ,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机。

  在霍顿的带领下,中国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攻防体系,每个球员对自己的职责都感悟很深。虽然中国队的逼抢能力 和体能还不见得强于韩国队,但就整体实力而言,中国队已经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逊色,中韩之间,已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对手 了。

  精神举足轻重

  对于中国队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是战术,不是体能,而是精神,也是目前中国队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能否自始至终地保持打赢这个韩国对手的强烈的自信心和旺盛的精神力量,将是中国队打好这场比赛的关键。不容否认,中国 队此次出征士气最足,打败韩国队的信念也最强。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最巅峰的时候也便是最容易出差错的临界点。中国 队肯定会遇到连败两场,更加强调意志力、精神力的韩国队发疯般的进攻压力,这种压力是他们自成立以来所没有过的,也是 他们在登喜路杯赛时的韩国队身上没有体验到的。中国队球员的出脚肯定会非常别扭。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有足够的自制力, 保持旺盛的精神便是最重要的了。我们的国奥小将能否像曼联队那样,在伤停补时阶段连扳两球,反败为胜?这不是技术战术 作用,这是精神的作用,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努力。中国国奥队,后天最大的考验便在于此。

  尽管后天的比赛还只是九强赛4场比赛中的第一场,尽管这场比赛的胜与负在积分上还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对于有着 历史渊源的中韩两队来说,尤其是对于中国队来说,此战结果对于九强赛今后的比赛,有着不可估量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点专栏 --> 奥运预选赛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新民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