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视频直播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甲A竞猜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育沙龙网友 > 新闻报道
 


曾经沧海:解箭天山区--致国奥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0月2日 17:22 体育沙龙网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一次,以新一代球员组成的国奥小将,将在两天以后面对心 气浮躁的韩国之石,我们的金玉之师,学习了西洋之长技之后,究 竟能否解箭天山,勒石燕然?

  惊鼓动,"渔阳"弄,回首二十年来的中韩之争,别有一番感慨 .

  中韩足球是一对欢喜冤家,虽然中韩足球之战带给球迷的是 人生常恨,虽然中国足球几次冲击世界的步阀都是被挡在韩国之 石的脚下,虽然从徐根宝"横下一条心"到狮城遗恨,郝海东,谢晦 们一次次被徐正源,崔龙珠打得找不到感觉,但石玉之争,说是技 不如人也好,或是相生相克也罢,都是君子之战,不能说是苦大仇 深.事实上,韩国足球界对中国是几分好感的.当年高家军只差一 步到罗马,如果不是韩国队的废恶泼赖,十年以来被当做"梦罨"的 中卡"黑色三分钟"早就变成了安慰赛.感受一下每次日韩战场上 的烽火硝烟,才能体会什么是名副其实的"苦大仇深",体育被融入 政治,真是它的悲哀.

  希腊圣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国人则说," 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不知道,中韩足球的几度生死相遇,是否冥冥 之中的天意.但是有一点,我却知道,中国足球的逢韩必败,决不是 几年来大记们不遗余力炒作的"某某恐惧症"那么简单.十年春秋 ,韶华尽逝,屡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中国队,如果不能反省自恭,等 待我们的很可能仍然是徒呼奈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 不同.

  记得八四年时,足球报在报道落杉基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亚洲 区决赛沙特对韩国(南朝鲜)的经典之战时,曾用了"它山之石,可 以攻玉"八个大字.那一战是东西亚较量的精典,双方大打攻势足 球,梅花间竹般的入球把数万现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最终如日中 天的沙特5:4艰难取胜,那一回韩国这个东邻足球强国给我留下了 深刻印象.十六年过去了, 我们究竟在这块它山石的身上学到了 什么呢?

  西子捧心是美丽的,但大多数丽人却学成东施效颦.

  近年来中韩之争是始于八一年的苏家军的.东亚区复赛,双方 平分秋色.不过那场交锋远不如中国队对北朝鲜队的比赛惊心动 魄.当时的朝鲜队是亚洲一流强队,保持着唯一一个亚洲球队打入 世界杯决赛八强的殊荣.它的打法比今天的韩国更硬朗,也更粗野 .如果不是李富胜超级发挥,容志行们也许早就折戟沉沙.从那时 起,朝鲜民族硬朗的速度型打法, 就成了中国足球难以逾越的鸿 沟.虽然如此,苏家军还是可以与南北朝鲜一战.因为他们拥有中 国队历史上最好的中场组合.事实上,技术型中场正是克制粗旷" 韩国流"的不二法门.日本队能够在今天与韩国的较量中不落下乘 ,正是如此.

  八二年的印度尼赫鲁金杯赛,中国队首夺亚军,其中以1:0小 胜韩国,这可能是二十年来中国对韩国的唯一一次胜仗.

  八三年的奥运预选赛,中韩仍旧打成平手.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第二仗是在0:3的落后局面下扳平,显示了中国球员在气势上, 并不输于韩国.而那支球队中的许多球员,正是后来唯一一次冲出 亚洲的高家军的主力.

  八十年代中期,中韩交手不多,但以李辉,赵达裕等人领衔的 中国队中场,并不太怵韩国人的"抢逼围".所以虽然中国队对韩国 的战绩开始走下坡路,但场面不算是一边倒,"恐韩"一说更是无从 说起.即便是在金铸城傲视亚洲的时代,中韩足球的差距也只是一 个球.但是随着技术中场的退出现役,中韩之争急转直下.韩国人 以体能,速度和斗志著称,欲想战而胜之,就不能以毒攻毒,因为我 们的体能和朝鲜民族相比有差距,而中国人的中庸传统,也使我们 缺少一种拼个你死我活的斗志,就象是田忌赛马,以己之短,攻彼 之长,焉能不败?从高家军末期开始的体能化打法,是中国队被韩 国队压制十年的重要原因.

  当然,十余年的平淡之中,也孕育着几许闪光亮点,首届戴拿 斯杯东亚四强赛就是一场耐人寻味的大战.那是中韩较量史上少 有的激情之作.在北京的比赛中,高丰文的将士们开场不利,很快 被对手打入一球,但是自傅玉斌禁区线上的即兴表演申请了红牌 之后,以十打十一的中国队向球迷展示了男人的风采.他们向对方 腹地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潮水般的攻势.下半场郭忆军在左侧三十 码开外一记世界波,将比分扳平.那时节,中国队的气势,又哪有一 丝恐韩的味道?

  这使我想起了九四年世界杯上,韩国人勇斗德国人的精彩一 幕.如果再有十分钟,我相信笑的会是中国队.虽然最终上帝站在 了韩国人一边,高升射失一个点球将冠军拱手相让.但作为球迷, 我们感到欣慰,正象古人所说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施拉普纳的到来,为中国足球带来了西方世界的冲击,他使人 们开始关注欧美强队的科学训练和世界先进的足球技术.但做为 中国队的主教练,他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他的失败或许是源於 善良的人们对他的迷信,或许是源于他本人的滥竽充数,但更多是 源于他对中国足球的不认识,盲人骑瞎马,其无言的结局从一开始 就命中注定了.高丰文时代的后期,由于中国队中场的人才凋零, 已经开始走韩国的所谓体能化的路线.而施大爷则将这种思维付 诸于更广泛的实践,什么"豹子精神",勇则勇矣,吓唬一下牛羊猪 马还可以,碰上真正的老虎,特别是十载不胜的太极虎,只能是黔 驴技穷,技止此耳!中国足球自此走入了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

  师承施家军的徐家军,拥有当时亚洲奥运年龄段最优秀的球 员,却无法弹奏出笑傲江湖之曲,这并非是因为让无名之辈在主演 世界名曲,而是因为中国队在以自己的小驷去比人家的上驷,可惜 了那批风华正茂的球员.当徐正源以一种比中国球员更快的速度 将比分定格在3:0时,他仿佛在向中国人宣告:在对抗与速度上,中 国球员不堪一击.事实上,那一战中国队只发挥了四成实力,如果 我们不是与韩国人硬拼,而是守稳中场和后防,那么在积分上落后 的韩国人将会先急躁起来,或许会是另一个节局了.那一战球迷们 的印象太深了,特别是当我看到韩国人在3:0领先后,为了保全中 国队一点点面子,在两打零的情况下,徐正源和黄鳝洪竟然在中国 队禁区外拖拖拉拉,等待气喘吁吁的范志毅,张恩华们奔命回防时 ,一种悲哀油然而生.

  "恐韩"的开始,竟源于一支有冠军实力的国家代表队,这个教 训难道还不深刻吗?

  四年后的戚家军,是真正在实力上被韩国人落下至少三个球 的一届奥运队,没有中场,更没有徐范那样的后场大将,续写0:3的 败绩,不足为奇.中国足球在平庸中度过她的又一个四年.

  纵观二十年中国足球的发展,八十年代中后期,是她的颠峰期 ,其后,水平便逐渐下降,直至大连金州的二流定位.中韩较量,在 实力上我们是稍逊,但更主要的是没有自己的特色.体能化打法根 本不是世界足球的发展方向,这已经被韩国人在去年的法国世界 杯赛上所验证:面对真正的欧美强队,它只能被打得溃不成军.

  今天,当进军悉尼的号角吹响时,金玉良缘的霍家军能走多远 ?球迷们期盼"羌笛不须怨杨柳,春风终度玉门关"的心情可以理解 ,因为霍师傅的子弟兵有前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技术,还因为对手韩 国人正处於内外交困之中.可是当耳中所闻,尽是一片乐观的估计 声时,我觉得,这对于急于为恐韩症正名的二十岁出头的国奥小伙 子们来说,并非好事.

  客观地比较现在的这两支队伍,实力上还是难分伯仲.中国队 的优势是技术,这是中国队重新走技术之路的探索,有理由相信, 在对抗上,这支队伍不会吃亏.但韩国人的斗志将非常可怕,这种 斗志,能使人发挥十二分的实力.特别是韩国人处于劣势时,他们 的表现往往会出人意表.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最令人担心的, 是被霍师傅寄予厚望,专克韩国352阵势而设计的平形站位的国奥 队后卫线,能否经受住速度很快的韩国前锋的冲击?真是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霍师傅的心思,一定和许丁茂异曲同工,十月大战,定 然壮怀激烈..

  年轻的中国球员们,关云长尚且大意失荆州,切不可沽名学霸 王.奉劝急于炒做自己的传媒们,给我们的小伙子们一个松宽的环 境,不好吗?

  放下包袱,稳守反击,放手去打,谁又能说,金玉之中,没有封 狼居胥,解箭天山的卫青,薛丁山!




热点专栏 --> 奥运预选赛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育沙龙网友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