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视频直播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甲A竞猜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刘晓新:九强赛随想--画圆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0月25日 17:30 《足球》报

  我想应该对旁观者们说几句话,虽然,我也只是个旁观者。

  直到现在,我仍然能轻易感受到那座被“红魔乐团”淹没的 蚕室体育场给我带来的强烈震撼。那样疯狂的夜晚,疯狂的人群, 疯狂的鼓点和疯狂的躁动,给我的视觉、听觉以及整个思想都留 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记忆似乎一直延续到那天深夜,在地铁口,在任意一条街道 的拐角,三五个人,一小面鼓,不知疲倦的舞蹈在继续着韩国人 的疯狂与喜悦。嫉妒燃烧着我的内心,思考却让我找寻答案。

  当那位可爱的韩国小翻译在地铁站安慰我“不要难过”时,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绝不是为结果而难过,因为打败我们的绝不是 那帮粗糙得可以的大学生,和那个被上帝摸了一下脑袋瓜的申炳 浩,真正可怕的是那股足以让人窒息的热浪。我想知道,是什么 支撑着那2000名“红魔”整整两个小时不知疲倦地呐喊,是什么 保证了那些地铁口的简单“舞会”的存在。

  据说韩国足协也曾经担心过10月3 日这一天的气氛,因为在 此之前两负日本队几乎是韩国人最不能忍受的耻辱,可事实上, 感到耻辱者并没有因为耻辱而沉默。我问自己,换了我们还会有 这样的宽容与执着吗?

  我想答案也许是否定的,被许丁茂称为“中国队可怕的主场 气氛”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语焉不详的骚动,10月3日让大多数 人患上了“失语症”,不知道我这样想是不是落入了“外国的足 球比中国圆”的俗套?

  我的一位搞电脑销售的朋友,有一天和他的一帮“好球”的 同事问我:“巴林会不会干掉韩国?”我说“没准”。没想到他 们要的就是我“天真”的回答,“别做梦了,韩国队准赢,中国 队没戏”,我有点气急败坏:“为什么没戏,凭什么韩国人一定 能赢?”

  事实上我很快成了大伙嘲笑的对象。没多久朋友又打电话来: “你说10月29日的球还有必要去看吗? ”这倒奇怪了,要知道这 小子连深圳平安队的比赛都一场不落,“当然要看,主场拿下韩 国队还可以比净胜球”。朋友语气中明显又有些不屑:“别逗了, 我知道那点悬念其实都是你们记者弄出来的。”我仍然只有气急 败坏的份:“告诉你,我首先是个球迷。”

  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可是我坚持认为,有时候并不需要 这种理智。“我首先是个球迷”,所以我首先不能让理智成为放 弃的借口。

  不记得是谁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的最大发明是什么?——是 圆。人钟爱自己这一发明,画圆于是成了人的一大爱好,一种执 着的追求和一个深固的情结。做梦者于是要圆梦,说谎者于是要 圆谎,演戏者于是要跑圆场,理论家求一个自圆其说,实践家求 一个功德圆满,连佛家高僧也求一个“涅”——圆寂……谁都知 道,中国足球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圆”,或许,这个总是画不 好的圆让中国人变得理智,变得缺乏热情。10月3日那第一笔就 画歪了,谁还有耐心画下去呢?

  这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情绪,可是谁还能回到原来的清醒中去: 世上本没有圆,真正的区别其实只在于画圆的过程。

  阿Q说:“孙子才画得圆呢?”

  可是也有画出了名堂的,画圆画成了大画家的达·芬奇。

  大概我们总是画不圆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大家都认为自己早 就知道“孙子才画得圆”。





热点专栏 --> 奥运预选赛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