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至悲白杨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14:06 燕赵都市报 | ||||||||||||
等一万年太久,如果付出终有所补偿,白杨愿意等,但第二次杀入世乒赛混双决赛的白杨,世界冠军梦再度成空。 从2000年进入中国乒乓一队到上海世乒赛混双惜败,五年间,白杨经历了人生太多坎坷和磨难。2000年全国锦标赛,16岁的白杨勇夺女单冠军,一战成名,白杨顺利进入中国乒乓球女一队。但2001年萧山世界乒乓球俱乐部赛成了一个转折,由于惨败给削球手范瑛,
对于当时不满19岁的白杨来说,这样的打击太重了,回到省队后,白杨整日以泪面,沮丧、委屈、绝望……白杨跌入了自己人生的冰点。如果没有父母的帮扶,省队教练的鼓励,人们也许再也不会看到那个高高瘦瘦的白杨重回赛场。2004年春节过后,白杨忍着心理的伤痛又依靠自己的实力杀回了国家队。 但在要求苛刻、竞争激烈的中国队,每日苦练尚且难保一队地位,况且白杨遭受如此重创,重回国家队,白杨要想找回昔日的荣光,无疑等于从原点重新起跑,难度可想而知。眼看着郭跃、曹臻等新人强劲追赶,同代的高曦、丁颖、姜华君纷纷选择离去,或进入大学读书,或改投别队,有“队花”之称的白杨完全有更好的人生选择,但白杨最终选择了坚持,而且幸运的是,白杨听从了省队教练唐银生的建议,经国家队教练同意,重新将正手胶皮改回了反胶。 本次上海世乒赛前中国队队内两次队大循环赛,白杨单打两次都是第四,第三次入选世乒赛中国队大名单。三度入选,起起伏伏,两度杀入混双决赛,两度铩羽而归。人生悲凉,白杨悲凉到了极点。 2001年折戟萧山时,《乒乓世界》的主编夏娃在和记者聊天时慨叹白杨之不幸,“白杨应该去做演员,打乒乓也许她选错了行。”不知在上海现场采访的夏娃这次会说什么。白杨啊,可惜了这场球。 (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栗强、王伟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