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乒超联赛需要追求平衡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01:51 东方体育日报 | ||||||||||||
作为中国乒乓球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成果之一,乒超联赛曾被人们寄予很高的期望。但随着这项赛事在本赛季曲终人散,期间出现的种种尴尬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乐观的情绪,反倒是需要为乒超联赛的前景感到担忧。 仅从球员锻炼能力的角度来衡量,那么乒超联赛这几年里的确起到了不少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一大批以往缺乏大赛经验的后起之秀,在乒超联赛中受益匪浅。
但问题在于,乒超联赛成立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国家队的成绩服务。既然是职业联赛,那么经济问题也肯定是各家俱乐部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俱乐部都处于入不敷出的阶段,多家俱乐部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门票收入,现场观众几乎都是组织而来的。财政上只能完全依赖于冠名赞助费,一旦赞助商无意继续投入,那么俱乐部的经济状况就会变得十分危险。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恐怕与乒乓球这项运动目前在国内的特殊体制有关。一方面,乒超联赛被冠以“职业化”的头衔,但另一方面,在备战世乒赛、奥运会等大赛时,国手们又必须经历专业化性质的专业封闭训练。本赛季的乒超联赛由于需要给奥运会、全国锦标赛让路,赛程因此变得支离破碎,影响到赞助商的投入热情。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乒超联赛或许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只有未来在“专业化”与“职业化”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也许才能真正帮助乒超联赛摆脱困境。����T作者:方正宇 |